导语:虽然小孩打闹是常事儿,但如果吃亏的总是咱孩子难免让人郁闷。“他打你你就打他”是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过的话,但真的行吗?打得过吗?就算打过了,这样真的好吗?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从弱势孩子的角度出发,教你与孩子学会如何正确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被欺负是件挺不爽的事,偶尔便也罢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就是大问题。我小时候在外面挨欺负回家从来不敢说,因为一说,我爸就会气不打一处来地教训我:“他打你你不会打他?!”有时候觉得我太窝囊还会拎过来再给几巴掌。我小时候常在心里恨恨地想:“在外面被那些孩子欺负,回家还被爸爸欺负,你到底是哪伙的?!”
“他打你你就打他”的教育观念下,孩子长大了会怎样?
教给孩子几招更切实可行的办法!
对孩子说“他打你你就打他”的家长,其实心里对孩子有担心——担心孩子现在被人欺负,将来长大了懦弱,没办法参与残酷的社会竞争。这个担心并不多余,但是“他打你你就打回去”一则缺乏弹性,二则对于性格相对懦弱的孩子不太有可操作性,不如整几招实在的:
第一招:别阻止甚至要鼓励孩子尖叫和大声哭喊
想想看,如果家长不在身边,遇到被欺负的情况,孩子要是能够尖叫和大声哭喊是不是一个特别本能的、能引起别人注意、自我保护的方式?虽然不高级,但总比被伤害好得多。很多家长很讨厌孩子的尖叫和大声哭闹,认为这样很麻烦,很打扰别人,很怂包,常常第一时间阻止孩子,甚至教训孩子。其实,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尖叫和哭闹,他一定是遇到了问题或者受到了惊吓,我们做大人的不要一遇到这种情况就急着制止,要知道孩子的尖叫和大声哭喊是在提醒我们,孩子处于“危险”的境地,虽然这“危险”在成人看来可能很不值一提。
第二招:教会孩子大声说“不”
容易挨欺负的孩子常常说话声音小小的、怯怯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在家里做游戏,看谁喊的声音大。如果爸爸妈妈自己也喊不出来,你就知道这事儿对孩子有多难了,更不要说“打回去”。可以非常明确地和孩子大声练习说:“我不喜欢你这样!我不和你玩了!我要去和别人玩!”这句话很实用:一说明了心情(不喜欢),二表明了态度(不和你玩了),三指出行动方向(去和别人玩)。语言对于行动有暗示和指导的作用,这一点心理学家早有定论。
学会拒绝对孩子非常重要,而大声可以更有震慑力,有效阻止情况恶化,也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帮孩子解围。其实能够开口说“不”,对很多成人来讲也同样是挑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有太多人不会拒绝,并因此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所以让孩子从小学会说“不”,大声说“不”特别有意义,比“打回去”有用得多,也相对简单,可操作性强。
第三招:帮孩子交到几个强壮的朋友
过去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很少挨外人欺负,为什么?因为打一个来一群。同样,如果咱的孩子要是有几个强壮的朋友罩着,那些想动他的也会掂量掂量。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孩子跟一些和善的、相对大一点的孩子玩,让他们有机会成为朋友。当然这事儿不能太刻意,要考虑孩子的自尊心,尤其不要当着孩子说:“我家××胆子小,要是有人欺负他,请你帮忙多照应”之类的话。这种事会让孩子很没面子,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经常挨欺负。做家长的要多花点心思,比如:让大孩子帮忙去自己孩子班里给送个东西什么的。目的就是打个晃,让那些爱欺负人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有身强力壮的朋友,心里有个怵。
第四招:带孩子锻炼身体
我们可以发现挨欺负的孩子往往是那种身材单薄或者身体不灵活的孩子,这些孩子容易怯怯的。要知道,一个人最早的自信往往来自于对自己的身体的自信。跑得快、力气大等特别直接让孩子收获自信,而一个身体比较弱的孩子在小兽儿的阶段容易被排斥。我小时候两队人分拨玩游戏,常常谁也不愿意要我,因为会拖人家后腿。这种孱弱的孩子要是生活在远古时代,搞不好真是要被淘汰掉的。所以,别的先不说,多带孩子跑跑跳跳,如果孩子喜欢,选个运动项目练练,强身健体总没坏处。
第五招: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
我小时候彻底扭转了挨欺负的被动局面是靠我会讲故事,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不仅身边的小伙伴听我叨叨,那些我原本“怕怕”的壮孩子居然也来听。哇塞!治愈效果立竿见影,当时腰杆就挺直了。你知道人要是自信了身上有气场,从此之后彻底没人欺负我了。
从进化论的角度想,那些身体不够强壮的孩子能够被自然选择留下来,靠的肯定不是硬拼体力,那是什么?不可替代性,也就是一技之长。有些挨欺负的孩子上了学就好了,因为学习好,成了老师的红人儿,没人敢欺负了。
语慧国际教育集团 青少年口才及性格培养特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