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孩子会根据爸妈的表现有样学样,一个小举动就能成就孩子的品格。如果你想教会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也许这个故事会让你感到温暖。
这一天傍晚,南南妈迟迟没有等到孩子放学回家。没想到,南南妈出门寻找时,发现孩子低着头在学校附近的便利店门口徘徊。南南妈一把拉住孩子,紧张地问:“南南,你在这里做什么?”
南南摊开手心,手心里有一张10块钱。他认真地说:“我在便利店买笔时,看到一个叔叔摸口袋时掉了10块钱,可是我帮他捡起来后,他已经不见了。所以……我想在这里等他回来。”
这让南南妈感到震惊。这10块钱对小孩子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这个小小的八岁孩子,在金钱面前,能如此不为所动,还坚持要物归原主。这时候南南还乐呵呵地说:“妈妈你说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妈妈,我这么做对吗?”
南南妈想起来,上周末带孩子看电影,在洗手间捡到一个钱包,尽管电影快开场了,南南妈还是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和南南一起留在门口等,最后总算等到了失主。南南高兴地说以后要向妈妈学习,没想到这并不是一句无心的话。
最终妈妈建议南南把10块钱交给老师当班费,才解决了这一难题。后来在家长会上,班主任特地表扬了南南拾金不昧的行为,其他家长听了,也纷纷称赞南南妈的教得好,他们甚至感慨“现在很多孩子没有定性,捡到钱早就自己‘私吞’了”。更有家长说“我家孩子还时不时偷拿我的钱,搞得我只能把钱包收起来。”
可想而知,孩子想拥有优秀的好品格,离不开日常生活里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在幼小时对父母有着本能的依赖,所以父母的性格、语言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习惯承袭父母的优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必须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孩子。
曾经有一位教育专家给出这样的亲子关系表:
孩子善良有爱→父母有慈悲怜悯之心
孩子宽容不记仇→父母豁达
孩子坚毅自强→父母勇敢自信
孩子爱探索→父母不霸道
孩子平易近人→父母性情温和
孩子不易抱怨→父母少挑剔
孩子不懒惰→父母勤奋乐观
这恰恰说明,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父母只有自己热爱生活,善待他人,孩子才会懂得这般充实生命,过得轻松快乐。
爸爸妈妈平时应该注意言传身教,培养孩子仁慈善良的生活品格。
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善良有爱的环境。爸爸妈妈应该拿出善意对待身边的人,有一些善意之举也尽量让孩子参与。孩子耳濡目染之余,也会去帮助身边的人。比如一位妈妈不定期都会清理一些旧衣服放到公寓的捐赠箱,还鼓励孩子挑选旧衣服,告诉孩子“你的这些衣服能够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冬天没有衣服穿,你的外套就能派上用场了。”孩子听了也感受到这些善举给别人带来的快乐和温暖,主动地参与。
教给孩子表达善意的方法。爸爸妈妈应该教给孩子的口头禅之一是“谢谢”,让孩子懂得感恩别人的善举。日常生活中,带动孩子分享东西,并给出肯定的眼神,会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善良的小故事。孩子是不抗拒童话故事的,往往童话故事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心灵共鸣。爸爸妈妈不妨在睡觉前给孩子讲些美好的故事,让孩子懂得善行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真正去实践善行。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小动物回来,让孩子亲自去照料它们、关心它们,体验小动物对他们的友善与感激之情。在与小动物的相处中,孩子会感觉到善行的乐趣,并延伸到生活人际中。
所谓的善良并不是懦弱和胆怯。有的父母会说“我的孩子太善良了,会不会被人欺负啊?”这些父母因为担心孩子被欺负,而让孩子学得自私和泼辣一些。可是想想看,现在大学生有许多初入职场后不适应,处处碰壁,事事不如意,有的是因为懦弱,有的则是因为过于自私和排他而不被大家接受。
具有仁慈、善良品格的孩子在社会上行走,父母就不需要担心他会失去方向,也不需要担心他会不被社会接纳。孩子的心灵本身就是慷慨与仁慈的,如果我们能加以引导和培养,可以让孩子减少很多坏习惯和负面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才是真正有用的。